为提升学生心理骨干的危机干预能力,构建校园心理安全网络,3月24日晚,我校心理健康协会成功举办了第三期“心启航·学生骨干成长训练营”。本次培训主题为“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技能提升”,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贾健宇老师主讲,旨在通过专业指导与实践演练,帮助心理协会成员掌握科学方法,为校园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培训伊始,贾健宇老师提出朋辈心理工作者具备的独特优势:心理距离近,便于深入交流;信息来源广,能及时察觉问题;沟通效果好,利于建立信任;自我成长迅速,在助人中实现自我提升。他强调:“同学与朋友之间的关心,能给予彼此归属感,带来强大的精神鼓舞。”

随后,贾健宇讲解心理危机识别。他阐释心理危机内涵,称“危”是威胁,“机”是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的契机。点明心理危机虽代表失衡,却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节点。
贾健宇还介绍了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别,包括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病理性危机,并深入剖析各类危机产生的原因。他还指出,心理危机在认知和情绪上有明显表现,如失眠是典型症状,长期失眠能引发病理性危机。同时纠正常见误区,即心理危机不等同于自杀或自残行为。
为强化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贾健宇设置了危机干预模拟演练环节,给个小组分配不同情景与任务,让大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心理协会成员既是学习者,也是校园心理健康的‘守门人’。”贾健宇老师在总结中强调,“你们的主动关怀和及时反馈可能挽救一个徘徊在困境中的生命。”他鼓励同学们将培训所学融入日常,通过朋辈支持传递温暖,同时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联动,共同织密校园心理安全网。
据悉,此次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启航·学生骨干成长训练营”系列培训之一。未来,中心将继续面向学生骨干、寝室长等群体开展专项培训,并通过心理沙龙、科普宣传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全员关注心理安全,携手共筑生命防线”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