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广深考察拓设计新知 产教融合育卓越人才

2025-04-21 王佳璇 于子茜 汪诗涵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王佳璇 于子茜 汪诗涵)为帮助我院工业设计系学生洞察行业动态、挖掘就业机会,近日,我院2022级工业设计系师生一行奔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为期十天的专业考察。本次行程覆盖深圳、广州两大设计之都,通过设计机构交流、制造企业探访、传统文化考察与设计项目实训等,构建起贯通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广深之行,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设计行业的就业机遇。潮玩展上,创意表达与数字编程、文化叙事与社群运营,都是设计师展现价值的战场;深圳工业展览馆里的高新技术产品,展现科技力量的同时,也折射出设计的光芒;低空经济展区里的各种无人机应用场景则预示了另一个新兴风口和设计机会;而在中国工业设计城,更让学生们看到创意与产业共舞的成功与掣肘,以及智能化趋势下提升用户体验、完善适老设计的巨大产品设计空间,凸显行业对“交叉复合型、卓越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趋势。此外,广州永庆坊的广绣、铜艺等非遗活化项目,广东省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与文创开发等,为学生们呈现了将传统文化设计转译的时代魅力,启发大家在地寻脉、激活文化基因库,并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消费场景。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的设计就业,既需要拥抱智能科技,更要深耕文化创新;在文化褶皱里捕捉需求微光、用设计思维托起创意重量,在跨界融合中开拓新的可能。

本次专业考察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公司参访与交流,为学生们勾勒出特色鲜明的不同职业成长路径。深圳甲古文公司深耕酒类包装设计,注重设计师需兼具文化解码素养与商业转化能力。佳简几何作为业界翘楚,致力于“持续创造差异化”,强调设计审美素养,尊重产品使用逻辑与商业逻辑。而浪尖设计集团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要求设计师具备极强的跨学科学习与沟通能力,将专业深度与跨界协作能力作为职业跃升的双引擎。来自大疆的设计师在分享活动中提醒学生们及时掌握AI新工具,将传统设计思维与算法创造力相结合。“在坚守专业的同时,持续拓展能力边界,方能在变革浪潮中锚定价值坐标”,陈语同学如是说。

创意设计欲突破“落地瓶颈”,必须面向智能制造。师生们先后参访了创维集团、东风日产生产基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后简称“平台),深入体会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工业设计。在创维集团,学生们参观了智能电视生产线,从屏幕组装到整机调试,大量的无人工序都展现出智能制造的精密与效率,可旋转智能屏、便携电视等产品设计如何对接科技与用户需求等等。在东风日产花都生产基地,冲压车间的高精度机械臂、焊装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以及57秒一台车的组装效率,让学生们直观体会到了现代汽车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与“制造之美”。平台聚焦“设计+制造”的衔接痛点,构建全链路服务模式解决从创意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工业设计2201班孟权表示:“此次行程,我们认识到了面向智能制造的产品设计必须兼顾创新性与可量化生产性,以后需要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实践。”

在为期两天的重头戏——企业实训中,学生们分成十组实进行了音乐耳机的设计项目实训,深入体验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流程。在实训中,学生们需要从用户需求调研出发,分析耳机在健康监测、智能降噪、语音交互等多场景的应用可能,并深刻体验AI技术的运用与CMF设计的关键作用。这场实训像一次设计版的“极限挑战”,每个环节都在提醒学生们:当象牙塔的创意火花遇见产业界的实战熔炉,成本思维与团队协作无比珍贵。

“这次考察像打开了一扇触摸行业脉搏的全景天窗”,学生代表李贝说道。我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翁春萌表示,这场融合产业观摩、文化感知与实战演练的研学之旅,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设计思维与产业需求的深度碰撞。师生们以脚步丈量设计边界,也是工业设计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培养交叉复合型、卓越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写照。

上一条:【管理学院】春日纸鸢舞童心 美育共筑成长梦 下一条:【材料学部】【冶金与能源学院】“奔跑吧,材冶”主题素质拓展活动成功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