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北京博导吴国盛作《中国科技哲学的历史与展望》报告

2009-11-05  点击:[]

      新闻网讯(记者 周枫)11月4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吴国盛应邀来校作《中国科技哲学的历史与展望》报告。吴教授从他对中国科技哲学的学科定位、历史渊源、现状及展望三方面展开报告,与在场的老师和院研究生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吴教授对中国科技哲学的定位是“名实冲突,名不副实”,他说中国科技哲学不是跨学科的边缘研究领域,而是涉及一切学科的研究。他为此例举中国12大学科的门类,哲学、文学、法学.....他说中国科技哲学从研究方向看与12门类学科都相通。他对该学科的名实冲突矛盾提出担忧,说这样不利于学科的积累和同行的交流。
 
       吴教授认为中国科技哲学来源的历史背景有三方面。他分别从德国黑格尔的古典自然学、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大政治背景、学科创始人于光远的个人兴趣三方面介绍了中国科技哲学的历史渊源。谈到马恩主义的背景时,他认为被世人命名的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准确命名应叫做《1873—1883自然辩证法手稿》,他说这本书推崇自然辩证法和有机自然观,从属于德国自然哲学传统。
 
       吴教授把中国科技哲学的现状归纳为“两群(哲学群体、社会学群体)”和“两阵(教学阵地、研究阵地)”,同时提出他对该学科的展望。他说目前该学科政治功能弱化,科学家不关心。他认为应把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政治教育转向人文素质教育,把科技哲学的授课对象从研究生扩展到本科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科地位。
 
       吴教授对中国科技哲学的个人观点新颖,讲解十分精彩,在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场精神盛宴。

(编辑 里程)


附件(0个):


上一条:[文法学院]寝室设计评比 温馨创意无限 下一条:[外语学院]英雄事迹感人至深 学生课堂温情再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