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育人体系,10月14日(周二)上午9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会心团辅室召开专题研讨会,主题聚焦“基于生命赋能的四度六维模式下高校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建设”,各学院心理专干参会。
本次研讨会特邀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余璇老师主讲。余璇老师以该校“生科树洞心理工作站”为典型案例,从初期建设的痛点梳理到后期品牌化运营的亮点呈现,系统拆解了学院心理工作站从落地起步到出彩见效的发展路径。她指出,学院心理工作存在“育人主体权责模糊、工作模式专业性不足、内容供给创新性欠缺”等共性问题,华中师大生科院以“热爱生命”为核心育人理念,构建了“四度目标+六维体系”的生命赋能模式:其中“四度”即“广度覆盖全体学生、温度贴近成长需求、效度解决实际问题、深度挖掘育人价值”,“六维”则涵盖积极教育、转介帮扶、危机干预、文化浸润、队伍建设、品牌打造六大模块。依托该模式,学院形成了多项特色实践:心理骨干“持证上岗+定期赋能”培养机制、“每月主题心理沙龙+每周精品知识推送”常态化服务、个性化帮扶专项行动等。截至目前,该模式成效显著——学院心理危机发生率显著下降,研发的心理微课、打造的育人项目先后斩获全国及省级荣誉。
互动交流环节,余璇老师与参会心理专干围绕“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建设与管理”“学院心理育人品牌的差异化创建”“心理健康工作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路径”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余璇老师分享了“选拔-培训-考核-激励”全链条学生干部管理方法,并以“将心理疏导融入学风建设班会”“在学生工作中植入生命教育主题”为例,具体说明心理育人与日常工作的融合策略。参会老师纷纷表示,此次交流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各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建设搭建了经验共享、问题共议、实践共进的交流平台——不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经验,更强化了专业指导支撑,有效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赋能升级。后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聚焦心理育人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常态化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复盘、技能培训等活动,助力学校构建兼具“温度、广度、深度、效度”的心理育人新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心理安全防线。